原創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需注明作者和出處
小程序作為2017年的最火的事物,各行各業都涌現了一批先行者,今天小編以幾個零售行業的先行者案例來解讀一下小程序。
一、萬達飛凡小程序
萬達飛凡小程序的團隊結合用戶在購物場景中的關鍵痛點,提出了解決方案,針對諸如停車繳費等場景的剛性需求,結合閃購模塊幫助品牌實現了店內導流。
當然,目前來說萬達的飛凡小程序還是比較簡單,服務種類較為單一,購物中心的統一收銀問題也是尚待解決。今后團隊計劃遷移更多的服務項目到小程序上,解決好購物中心的統一收銀問題,讓會員更真切地感受到作為會員的價值所在。
二、愛鮮蜂的“30分鐘掌上速達便利店”
“附近的小程序”功能上線之后,一夜之間各行各業爭先搶占“附近的小程序”的用戶流量,忙不迭地上線小程序,一時間微信團隊的審核工作量大增。愛鮮蜂就是率先抓住了“附近的小程序”的機遇,上線了“30分鐘掌上便利店”。
從現在大的趨勢來看,線下流量的價值仍是高于線上流量。目前微信依靠小程序實現了線下流量的倍增。以往的便利店售賣范圍只能輻射四周,現在得益于小程序,1個便利店的輻射范圍擴展了10倍,線下流量倍增。基于高價值的線下流量,所有零售行業從業者都應該意識到問題,很好地發揮利用好線下流量的作用,愛鮮蜂上線了小程序就是一個好的典范。
打開手機,切入微信的小程序,用戶都會發現之前寥寥無幾的“附近的小程序”,現在數量呈幾何式增長,甚至高達上百個(小編認真數了一下手機里的附近的小程序,方圓5公里范圍內有147個小程序)。今后的小程序基數還會不斷增長,也許微信團隊應該調整小程序的審核機制,提高一下審核效率,否則這么大的工作量微信后臺的產品經理真要累得吐血了。
三、社區超市“若比鄰”小程序的上線
消費者們以往去大型超市購物最頭疼的問題大概就是排隊了。目前線下場景的互聯網普及率還是較低,小程序上線后,解決了很多線下問題,同時連接了線上線下。
若比鄰小程序團隊在背后做了很多工作,實現了線上線下價格、庫存的統一,提高了超市與用戶間的連接效率,降低了用戶的連接成本。零售行業從業者應該從中得出啟示:做好新零售行業,首先需要把基層工作做到位。
零售行業作為一個比較復雜的行業,以往的零售業小程序上線比較側重于照搬之前的APP,現實情況是零售業應該找準角度方便用戶切入小程序,小程序自身做到解決某個問題,這樣就比傳統地照搬APP效果更佳,用戶的認知程度也更高。
四、施華洛世奇小程序的上線
施華洛世奇打造了一款傳情達意的小程序。它通過小程序打通了與用戶的關系,利用微信的社交屬性,使自身的情感功能區別于其他平臺。作為一款時尚品牌,施華洛世奇將小程序玩出了不少新花樣。
公眾號時代,電商會更多地做品牌、運營上的推廣,小程序出現之后,大家更多地將服務連接進來。品牌們想要在繁多復雜的電商平臺上殺出一條血路,必須在做小程序時找準自家的切入點。
施華洛世奇通過微信小程序在新的熱點下,激發出新的流量。以往的品牌相對被動,習慣于讓用戶來尋找自己。有了小程序之后,基于小程序本身的關鍵詞搜索等功能,品牌們開始連接小程序,利用一些熱點來做宣傳運營。小程序提供了更強的連接性,社交關系上也促發了裂變反應,直接導引到銷售,促進了公關和銷售的一體化。
零售行業上線小程序做出地成績都是有目共睹,實際上不論是零售行業還是其他行業,小程序的商機都呈現了無限的可能,現在從事小程序項目更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創業機遇。小編專業從事于小程序的開發搭建和小程序的合作項目,經驗豐富,技術和后續服務健全,有意愿從事小程序業務的朋友聯系小編,商業機遇稍縱即逝,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