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需注明作者和出處
今日頭條小程序終于來了!
據悉,今日頭條在三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尋找小程序開發者合作入駐,而且預計兩個月后今日頭條小程序會正式上線!
這是繼微信,支付寶,百度后,第四個會推出小程序功能的App。也是第一個門戶派信息流平臺+小程序的試水者,
不同于阿里、騰訊有縱深的場景化應用的支持,百度和今日頭條這樣的信息流+小程序的模式似乎打開了小程序應用新的大門,也更加證明小程序成為入局者們搶占流量入口和用戶碎片化時間的“利器”!
那么,小程序面臨怎樣一個新的前景,在5G時代到來之時又會搭建起怎樣的一個新生態?這無疑都成為玩家們“落子”前需要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巨頭之間,關于小程序的“愛恨糾葛”(以時間為線):
2013年8月22日,百度在2013年百度世界大會上宣布推出”輕應用”,可實現無需下載 ,即搜即用和通過移動搜索功能。
早期的百度做不好輕應用,可以用生不逢時來形容,畢竟2013年的APP浪潮還未褪去,百度的手機應用也無法復制自己在PC時代的絕對優勢。
而早在2016年9月,支付寶也開始研發類似小程序的應用。
可是一年后,支付寶小程序開啟公測,卻被一則“支付寶小程序抄襲微信文檔”的消息推向風口浪尖。
同年,張小龍在朋友圈發出一條寫著“2017.1.9”的狀態,同時配有iPhone一代的新品發布圖。2017年的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
在微信的推波助瀾下,如今的“小程序”已經不再陌生,“無需安裝”、“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
借此良機,2018年7月4日百度副總裁沈抖在“Baidu Create 2018”百度AI開發者大會高調宣布“百度智能小程序要來了!”并表示12月份將全面開源。
緊接著一周前,支付寶也宣布正式成立小程序事業部,一如阿里的大手筆,支付寶宣布將在未來3年投入10億創新基金,用于激勵、孵化支付寶小程序生態創業者,同時還將在半年內逐步向個人開發者開放。
小程序入局者的增多,迫使巨頭們紛紛加碼。
雖然支付寶小程序和百度小程序當前均僅支持企業注冊。但不同的是,支付寶小程序發揮其“支付”、“金融”的優勢,利用巨大體量的用戶,通過“成功支付頁”增強復購,并注資支持商戶通過小程序創業,吸引流量;而百度智能小程序直接把百度的“搜索+信息流”全域流量都接入小程序開放給開發者。
而彼時坊間已經有了百度、阿里、微信“三足鼎立”的說法。
如今,今日頭條也開啟小程序內測,天氣漸涼,9月的小程序“戰場”卻更加火爆!
內測之際,今日頭條官方給出的回答是,希望提供更豐富、更有價值的服務給不同需求的用戶。
可以看出,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是今日頭條入局小程序的主要關注點,再回想其他三家的布局,我們很容易發現,即使都在布局小程序,四者的邏輯卻明顯不同:
微信小程序:“老司機”的社交實力?
微信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現今能取得如此成績,這和運氣、實力是分不開的。
2017年移動網購產生的交易額占整個網絡零售交易額的71%,在隨著“新零售”觀點提出之后,移動互聯網購物場景也變得更多元化、碎片化。
微信時代,作為微信戰略級的產品小程序,就擔任起了互聯網以社交為屬性的購物模式。
憑借著10.4億人微信月活用戶的存量優勢吸引來的入局者,2018年的微信小程序電商幾乎成為了傳統電商的標配。
而基于微信的強社交屬性,社交電商成為微信生態下變現能力最強的一方,聯想一下拼多多的發展,不難理解為什么會這樣說。
百度小程序的三板斧?
在小程序這件事上,百度比微信探索更早——從框計算到輕應用,百度一直嘗試在百度體系內構建一個獨特的應用體系。然而,除了阿拉丁計劃改變了搜索結果頁,百度并沒有形成一個跟微信小程序一樣的繁榮應用生態和獨特應用標準。
百度自然不甘心,兩個月前正式推出智能小程序,主打如下幾個賣點:
微信小程序開發者要自己去找流量,百度有中心化的分發機制,有充沛的流量分派,這對開發者來說吸引力很大,哪里有用戶、哪里有流量,開發者就去哪里。
微信強調社交,百度強調AI,百度宣稱將AI技術毫無保留地通過小程序開放出來,讓開發者可以輕松開發出具有AI能力的小程序。
小程序對開發者都是開放的,百度小程序的開放多了兩層意義
一個是兼容微信甚至支付寶的小程序,開發者可以輕松移植,這是挖墻腳;
二個是開源給第三方應用,簡單地說,任何平臺都可以基于百度小程序體系構建自己的小程序,跟百度聯盟一樣,這是聚流量和數據。
基于百度的搜索、信息流和貼吧流量,智能小程序上線兩個月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月活增長了100%。其中百度貼吧智能小程序H5頁面的用戶停留的時長增長了23.1%,活躍用戶增長了17.2%。
支付寶小程序的信任背書!
在“小程序”的概念出現前,支付寶的附加使命一直是社交,但唯一有聲量的是被負面影響的“校園日記”,最終讓螞蟻金服確定了“不做社交”的大方針。
只是“不做社交”并不意味著拋棄已有的社交服務,更不代表著主動放棄瓜分流量紅利的機會,當微信小程序出現之后,支付寶終究還是沒有忍住。
如果深挖下去的話,支付寶并非沒有切入小程序市場的先天優勢:
在支付場景應用上,不用多說,支付寶的“老大”地位可以說沒有被動搖過!
強大的線下支付場景讓支付寶小程序能通過“掃一掃”快速轉化流量。事實卻也如此,在支付寶公布的小程序7大入口中,“掃一掃”被放在了榜首。
另一個就是支付寶生態體系中的信用系統?;▎h、芝麻信用等建立起的信用體系,可以說是阿里較于百度、騰訊的最大優勢,有了對用戶征信的判斷,在支付、金融等服務上無疑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
這也就促使支付寶小程序在解決信任問題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意味著支付寶小程序在租賃場景上的應用可能會領先他人!
綜上可見,雖然BAT各自對“小程序”的概念表述有差異,但綜合來看,三巨頭的共性是,在保持著小程序的基本特征——開放、智能、輕便化基礎上,將各自原有業務優勢輔以人工智能技術,開放化地打造小程序,從而吸引商家和用戶。
那么,此時入局的今日頭條又作何打算?
主攻內容電商?
“只有足夠高的規模App才有建立自有應用體系的能力和必要,同時,要有相對高頻的使用習慣和一定基礎的應用生態,也是建立自由應用體系的前提條件?!?/p>
以上三個條件今日頭條無疑是符合的,這可能就是今日頭條選擇現在入局小程序的底氣所在。
目前,從已經公布的今日頭條小程序入口、跳轉方式來看,今日頭條似乎是想繼續憑借“信息創造價值”,主攻內容電商領域:
今日頭條本身是基于內容的平臺,如果將今日頭條上的內容結合小程序的話,今日頭條在內容電商方面將會迎來一個新的變現方式。
以“貓眼電影”為例,如果用戶在今日頭條里寫了一篇影評,以前并沒有很好的轉化方式,現在如果在這篇內容里接入“貓眼電影”小程序,用戶看完文章后即可跳轉到該電影的購買頁面,完成購買。
而在支付領域,今日頭條也并非沒有正面一拼的“野心”:
根據內測情況來看,打開今日頭條“我的錢包”頁面,會發現今日頭條這個頁面與微信的錢包頁面很相似,在頁面底部還出現了小程序。
考慮到頭條號作者們可以通過內容變現,今日頭條上線小程序促進頭條號作者在自有的生態體系下變現也是極有可能的!
順便一提,不知道“抖音小程序”是否會入駐到今日頭條小程序?
以上,2018年在小程序的應用層面預計會迎來這幾個趨勢:
社交電商類小程序加速入局
支付場景下的租賃小程序、解決信任問題的金融類小程序的應用
物聯網、智能家居和小程序的結合
借助小程序,內容電商的進一步變現
更多應用場景的打通,比如短視頻和支付
根據用戶需求,小程序的應用場景會得到進一步細分
小程序是戰場嗎?
看上去BAT以及今日頭條小程序是在競爭,實際上卻是井水不犯河水。
小程序是基于超級平臺的,只要是超級平臺,開發者就不會忽視,超級平臺的用戶不會因為微信有某個小程序而放棄支付寶、百度、今日頭條,反過來支付寶、百度、今日頭條也不可能通過小程序去搶微信的用戶。
更何況通過以上的分析,很容易看出根據用戶定位不同,四者的小程序本身就是追求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所以,對于頭部玩家而言,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是主要的!
今日頭條的入局,更足以證明小程序的金字塔頂端不再只有“BAT”……
2018年的小程序生態——下一個入局者是誰又會以怎樣的方式亮相?一起拭目以待!
最后,以一張圖做結: